| 美元,“触顶”了 自10月以来,美元指数已经上涨了近9%,特朗普交易2.0、通胀反弹、美联储降息前景放缓等因素轮番成为推动。 对比2016年大选后的特朗普交易1.0,10月以来美元的走强近乎完全复制当年,并已经触及当时的“顶”。 
这意味着,美元该跌了? 2017年,美元为何大跌?2017年初,美元指数在触及顶点102关口后,便是连续三个季度的下跌。 2017年1月1日至9月30日,美元指数下跌了9.6%,而同期美元兑欧元、英镑、澳元、日元、人民币汇率则分别贬值了13.0%、9.1%、8.8%、4.5%、4.6%。明显可以看出,欧元强势是最主要的外部动力。 
首先,在经济方面,欧元区复苏程度甚至强于美国。 2016Q4-2017Q3,欧元区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2.9%、3.1%、3.0%、2.9%,而美国分别为2.2%、2.0%、2.3%、3.2%。 自2011年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,欧元区经济增长多年持续弱于美国。因此,即便2017年美国经济不弱,欧洲复苏提速仍然打压了美元。 
2017年欧美经济相对变化的另一个结果是,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下降。 图:美国占世界GDP的百分比(来源:世界银行) 
因此,当年全球央行大幅抛售美元储备。需求减少,也制约了美元指数表现。 
其次,在货币政策预期上,欧元区是加息酝酿阶段,而美国是加息落地阶段。 事实上,自2013年美联储表态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,全球主要央行中仅有美联储在致力于收紧货币政策,这也是美元在2013年-2016年期间不断上升的最重要推动。 2017年,欧央行随尚未实质性扭转低利率和量宽政策,但多次释放了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,市场不断“吸筹”。 
而美国方面,美联储2017年加息了三次,但市场已经过早消化了强美元的乐观预期,当美联储真正加息、特朗普真正实施税改之后,美元反而遭到了释然性抛售。 
再者,从当时各自政局前景来看,欧元也对美元构成压制。 2017年上半年,特朗普政府在推进医改、税改、基建、移民、边境墙等政策均遭遇了不同程度困难,使得市场在特朗普当选初期的乐观预期一度转为悲观,甚至出现了“特朗普证伪交易”。 
而同期,荷兰、法国、德国等欧元区重要成员国国内选举均顺利过关,极右翼政党均败选,政治尾部风险得以消化。特别是在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,市场对于他推进法国国内结构性改革、以及欧元区进一步整合的前景非常乐观。 美国政治预期由热转冷,欧盟由冷转热,进一步推动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强。 那么,本轮强美元,存在上述逆风么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