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伍子胥作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他留给后代最浓墨重彩地一笔,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,而是他一朝被灭满门而后逃离他国,匍匐几年,终于为全家报仇的戏剧故事。 伍子胥,原本是楚国贵族伍举的后代,其父伍奢曾任楚国太子建的老师,可以说,如果没有楚平王听信小人费无极的谗言,伍子胥也能在楚国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官,平平稳稳地度过一生。 费无极给此人阴险狡诈又贪慕权利,为了能爬上宰相的宝座,他便想方设法讨好楚平王。时值太子建和秦国公主订婚,他便向楚平王进言,秦国公主如何花容月貌,还下手将公主与一位普通女子掉包,将她送给了楚平王来讨好王上。 事发之后,费无极担心太子间发现真相对自己不利,于是便阴谋陷害他,他散播谣言,说太子意图谋反,在边疆不好好驻守,而是不断在招兵买马。楚平王信以为真,便开始了对太子以及亲近他的大臣的捉拿定罪,而伍子胥一家也是在这场祸乱中没的。 
伍子胥没了家人,心里愁怨冲天,他决定向楚国复仇。他首先选择去郑国投奔楚国的废公子建,只是这位公子没有什么政治才能,一个废太子居然想联系齐国,抢夺郑国王位,结果事情败露,被郑国所杀。无奈之下,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健的儿子继续逃命。 伍子胥一路上为了逃避楚国官兵的追杀,风餐露宿,穷困潦倒。当到达韶关的时候,来往的官兵正在看着他的画像追杀他,恰巧遇到了贵人相助,他才能逃脱,一路继续前往吴国。 伍子胥到达吴国之后,为了能够尽快地报仇,他结交了杀手专诸,但苦于没有政治势力,也无法以合法的身份获得一份正经营生,他只能在大街上乞讨。谁料,因缘巧合下遇到了吴国公子光的谋士,后进入了公子光的府中,公元前520年,也就是伍子胥39岁的时候,他终于进入了吴国的统治阶层。 自此之后,或许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,也或许是为了自己复仇积蓄力量,伍子胥全心全意地帮助公子光成功地得到了王位,而且自己当时结识的杀手专注舍命刺杀了吴王僚,此举让伍子胥泼颇得公子光的重视,在吴国当上了大官,此时的他已然44岁了。 
当上吴国高官的他自然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血海深仇,在他的不断游说下,或许是为了平复自己心腹大臣的心,也或许是为了吴国的利益,公元前506年,吴王下令出兵进宫楚国,并一举拿下了都城。 虽然当时的楚昭王事先已经逃出了都城,伍子胥没有办法向活人报仇。但他心里的复仇之火却灭不了,于是他下令挖出楚平王的尸体,当众鞭尸边骂边打,一共打了300鞭,这才报了心中的仇。 自此之后,他一直以吴国的相国身份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,作为一个军事家,他辅佐吴王,一度称霸诸侯国,但最后也被同僚馋言所陷害,被吴王逼的自杀,重复了父亲的结局,他死时时年75岁。 伍子胥的一生,是春秋时代贵族恩怨、忠奸斗争的缩影,其坚韧、智慧与悲剧命运,使其成为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。
|